康氏源流
  • 姓氏圖騰
    康氏起源

    1. 出自姬。周武王滅商后,把同母幼弟姬叔封在康,故稱康叔。武王死后,成王即位,因年幼,由周公攝政,三監(管理商朝舊臣封地的管叔、蔡叔和霍叔)不服,勾結武庚(商紂王后裔)和東方夷族反叛,后被周公平定。之后,便大規模地分封諸侯,把原來商都周圍地區和殷民七族分封給當時素負賢名的康叔統治,并改封康叔為衛君,建立衛國,故又稱衛康叔。康叔把衛國治理得很好,聲譽日益上升,到周成王親政時被舉為司寇,權位高于其他諸侯。他死后謚號是"康",其后便有以謚號為氏,或以封邑為氏,稱康氏。史稱康正宗。

    2. 漢代時,西域康居國派遣他們的王子來到中國,表示對漢朝皇帝的誠心,那位王子到達我國后就在河西落腳待詔,后來就定居河西,其后子孫以國為,稱康氏。到隋唐時,這個位居東亞的國家仍然存在,被稱為康國。

    3.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登基后,為避其名諱,令"匡"氏改為音近的"康"氏。

    4. 突厥(公元6世紀在今新疆境內的游牧部落,西魏時建立政權,隋之前疆域最廣)族中有康。

    分佈地區

    1.康姓最早發源于衛國,轄今河南東部、山東西部、河北西南部一帶。康姓早期播遷緣于衛都的遷移,範圍止于河南北部。

    2.秦時,康姓主要徙陝西、山東二地,故早期康姓在此二地繁衍旺盛,遂有京兆、東平兩大郡望。魏晉南北朝時期,甘肅康姓為避戰亂,徙藍田(今陝西省藍田西灞河西岸),後漸向東南遷移。

    3.史載,南朝宋時,設華山郡藍田縣,用以安置康穆(初仕後秦河南尹,後舉族眾三千餘人遷湖北省襄陽之峴南)族人,並任命穆為秦、梁二州刺史,其子孫亦多仕宦,康穆一支遂枝繁葉茂,人丁興旺。唐代,有寧夏靈武人康植之孫康日知被封會稽王,其子志睦其子志睦因功封會稽郡公,後世子孫繁衍昌盛,發展成望族,其家族所在地浙江紹興則為南方各地康姓遷徙之主源。

    4.宋代,因避帝諱而改姓的匡姓,成為康姓新的支脈。另有洛陽康再遇位居開國功臣之列,遂加官進爵,門庭榮耀,顯達當朝。北宋末年到元朝建立期間,改朝換代頻繁,北方多動盪,故有康姓徙遷南方安居樂業。明代,康姓作為大槐樹移民姓氏之一,分徙于河北、河南、山東、安徽、江蘇、湖北等地。從清代開始,閩、粵康姓陸續有人遷至臺灣,後又有移居海外者。

    5.今日康姓尤以安徽、四川、甘肅、山東、陝西等省居多,這五省的康姓約占全國漢族康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。康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五位的大姓,人口較多,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三。

    家族名人

    康海:明朝作家,前七子之一,提倡復古擬古

    康有為:清末民初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,戊戌變法領袖之一

    康世恩:中國政治人物,曾任國務院副總理

    康克清:中國政治人物,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

    康寧祥:現任總統府資政,曾任臺北市議員、立法委員、國大代表、監察委員、國防部副部長等

    康世儒:第7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,曾任苗栗縣竹南鎮第十四屆鎮長、苗栗縣議員、竹南鎮民代表

    康晉榮(康康):臺灣節目主持人和歌手

    康日新:曾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黨組書記、總經理

    康華:香港藝人

    康京和:韓國外交部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