鄧氏源流
- 鄧姓氏圖騰鄧氏起源
1. 自姒(夏的始祖大禹為姒)。相傳夏朝時帝仲康有子孫封在鄧國(今河南鄧州一帶),鄧君的後世子孫就以國為氏,稱鄧氏。
2. 出自子(商族的始祖契為子)或曼。商王武丁封他的叔父(曼季)於鄧國曼城,是為曼侯,稱曼氏,曼氏後來又改封鄧國(此出自姒(夏的始祖大禹為姒)。相傳夏朝時帝仲康有子孫封在鄧國(今河南鄧州一帶),鄧君的後世子孫就以國為氏,稱鄧氏。
3. 出自子(商族的始祖契為子)或曼。商王武丁封他的叔父(曼季)於鄧國曼城,是為曼侯,稱曼氏,曼氏後來又改封鄧國(此鄧國在今河南省孟縣的西南),經西周、春秋延續了600多年。西周時,鄧國是周朝南方較為重要的一個異侯國,但因與楚為敵,於西元前678年被楚國滅掉。鄧侯子孫為紀念故國,便紛紛改鄧,史稱鄧正宗。
4. 出自李氏。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後主李煜的第8子李從鎰,受封為鄧王。西元975年南唐為北宋所滅後,宋太宗下令緝拿南唐宗室,李從鎰之子天和出逃,以父親封地為氏,其後世子孫遂稱鄧氏。
分佈地區
1.鄧姓發源於今河南省境,大舉南遷于東晉之時,而播遷入閩、粵則早於漢代。漢代中期,鄧況自楚徙居南陽新野。至東漢初,因族人為光武帝劉秀的中興漢室立下大功及與東漢皇室的親戚關係,一躍而成為東漢最顯赫的家族。但至東漢安帝時,有人誣告鄧弘等曾反對立安帝,引起安帝不滿,因而使鄧氏遭受了一次大的劫難。
2.此後,南陽鄧氏不斷外遷,有南至湖南、湖北者,也有西至山西、甘肅者。西晉末年"永嘉之亂"時,有南陽鄧叔攸遷至福建寧化石壁鄉,後又分支泉州等地。東晉十六國時,中原鄧氏大舉南遷,分佈於江南許多省份,以江西、江蘇居多。
3.總之,鄧姓早期主要還是以河南省境為其繁衍的中心,其首先遷入的地方是今山東高密縣一帶。與此同時,已有鄧姓南遷入今四川、廣東等地。至晉代,鄧姓的子孫在北方已落籍于山東、河北、陝西、山西、甘肅、安徽等地;在南方已遷居到今江蘇、湖南、四川等地。至唐代,南陽鄧氏分衍出的支派更多,分別居於甘肅、山西、湖南、河南等省的一些地區。
4.鄧姓在南方已播及江西、湖北、福建、廣西等地。明末,福建人鄧顯祖移居臺灣,此後,閩粵鄧氏又有一些人向臺灣遷徙,進而又有徙居海外者。今天,鄧姓人最集中的地方是中原地區、長江流域及沿海一帶,其中江西、湖南、河南為最,四川、廣東、福建、江蘇次之。
家族名人
鄧曼,楚文王母
鄧通,漢文帝時寵臣。
鄧曄,中國新朝到東漢初期武將
鄧忠,三國時魏國將領,鄧艾之子。
鄧攸,晉朝政治人物,官至光祿大夫。
鄧析,春秋末思想家,鄭國人。
鄧牧,宋元之際思想家。浙江錢塘人。宋亡,終身不仕、不娶。著有《伯牙琴》一書。主張君民相安,一律平等,各司其職,安居樂業。
鄧石如,清篆刻家、書法家。別號完白山人,安徽懷寧人。篆刻圓轉蒼勁,世稱「鄧派」,也稱「皖派」,著有《完白山人篆刻偶存》等。
鄧符協,江西吉水人,宋神宗進士。香港新界五大氏族新界鄧氏祖先。
鄧廷楨,江蘇江寧人,祖籍蘇州洞庭西山明月灣。清朝官員。善詩文,是著名的書法家,著有《雙硯齋詩鈔》。鄧廷楨本人表面上附和林則徐虎門銷煙,鄧廷楨的兒子卻是廣州最大的鴉片商人之一。[1]
鄧朗,義陽棘陽人。三國時曹魏名將鄧艾的嫡孫。鄧朗仕於西晉。
鄧麗君,華語地區著名歌手及演員
鄧世昌,清代北洋艦隊致遠艦艦長(管帶),甲午海戰時壯烈犧牲
鄧小平,中共第二代領導人,中央軍委主席。
鄧之誠,江蘇江寧(南京)人,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學家。[2][3]
鄧青雲,美國華裔物理學家,有機發光半導體及異質結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發現者之一
鄧永祥,藝名新馬師曾,已故香港粵劇演員
鄧亞萍,中國桌球運動員
鄧紫棋(G.E.M.),華語地區著名歌手及演員
鄧智偉,香港作曲家,TVB音樂總監
鄧拓,新聞工作者、學者。原名子建,筆名馬南屯。福建閩侯人。曾任《晉察冀日報》社長兼總編輯、新華社晉察冀分社社長。1949年後,任《人民日報》總編輯、社長等職。著有《中國救荒史》、《燕山夜話》等。文革時被迫害致死。
鄧子恢,福建龍岩縣東肖區鄧厝村人,中國共產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,農業政策專家。
鄧祖禹,民國時期人物,江西吉安人。1924年,於日本明治大學法科學士畢業。後擔任首都員警廳長、常務次長、政務次長等職。1943年5月6日,特任日治時期江西省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