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众活动/祷告
进入场景
圣母玛利亚
玛丽亚生平

悲伤的圣母(17世纪),由乔凡尼•巴蒂斯塔•萨尔维•桑索费莱托所作 根据《新约圣经》记载,马利亚/玛利亚(希伯来语:מרים‎,Miriam,Miryam;亚兰语:Maryām,古希腊语:Μαριάμ,拉丁语:Maria,阿拉伯语:مريم‎,英语: Mary,约公元前18年– 约公元41年)是一名居住于加利利地区拿撒勒(纳匝勒)城的犹太妇女,是耶稣的母亲。新教翻译为马利亚,天主教翻译为玛利亚,景教翻译为末艳,伊斯兰教翻译为麦尔彦。

基督徒认定《新约圣经》对玛利亚还是处女时顺从天主,受圣神感孕而怀孕生出耶稣的记载,并且认定她所生的耶稣是基督(或称默西亚),降生成人的天主之子。当时玛利亚已与圣若瑟订婚,若瑟把玛利亚娶过来之后,便陪伴她去了伯利恒,在那里,她生下了耶稣。

《路加福音》从描写玛利亚接受天使加百列预报耶稣的降生开始。尽管其中对玛利亚在耶稣公开传道后的描述不多,圣史路加记录了当耶稣受难时,玛利亚在十字架下默默地陪伴着他。耶稣升天之后,在耶路撒冷的早期基督教团体中,玛利亚乃是非常重要的一员。有部分秘经记载玛利亚从未经历死亡,而是肉体与灵魂直接升入天国。

玛利亚是基督教中最为重要的女性人物,从基督教早期开始就倍受尊敬,对其有「圣母」、「万福童贞玛利亚」等尊称。罗马天主教,东方正教会,东方正统教会,圣公会以及路德宗的基督徒们都相信玛利亚是「天主之母」。天主教相信玛利亚无染原罪、卒世童贞、蒙召升天。而新教则不接受这些观点,并且认为由于圣经中对玛利亚描写不多,而将其视作较不重要的人物。
玛丽亚源流

1世纪时,玛利亚的地位已受到特别的重视,他们认为的证据是约翰福音/若望福音19:26-27,耶稣将自己的母亲托付给使徒约翰/圣若望,天主教会认为他代表了全体信徒。当时并没有文献或证据显示早期基督徒向玛利亚祷告,但是若望福音记载圣母在加里肋亚加纳的婚宴替众人向耶稣祈求,并获得耶稣行使神迹,有他们的门徒见证(若望福音2:1~2:12)。耶稣死后,玛利亚在教会成立之初已和门徒一起祷告(使徒行传/宗徒大事录1:14)。

在431年,以弗所公会议时,会议决定将玛利亚确定为「天主之母」。自此之后,围绕着圣母玛利亚的各种敬礼(天主教反对向任何天主之外的宗教人物使用「崇拜」一词)仪式成为东正教和天主教的重要教条。

在公元553年,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认定马利亚是「终身童贞」;这意味到她与约瑟的婚姻只是挂名的,他们从未行房或生下任何儿女。

1495年,敬礼玛利亚的玫瑰经祈祷获得教宗历山六世的承认,对玛利亚的敬礼仪式和活动达到一个高潮。但在宗教改革时,现今大部分部分基督新教并不认可此信条为新教教义,大部分新教教会反对「中保圣人」的观念,然而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改革者依然保留"天主之母"和"终身童贞"的信条。

在1854年,教宗庇护九世承认马利亚由圣灵怀孕。这个信条认为马利亚没有从亚当承受到任何罪;事实上,她是不可能犯罪的。

在1950年,教宗庇护十二世接受信条,认同马利亚在结束地上的一生之后身体被接到天上去。